本词条缺少概述图,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,还能快速升级,赶紧来
编辑吧!
萧网是浙江萧山本地的一个集家庭、生活、消费于一体的城市地方社区。作为本地最具成长性的生活消费分享的平台。
提供服务
生活交流、消费分享、购物指导等
服务人群
120多万萧山人
目录
1网站简介
2网站标识
3萧网的由来
4网站设施
?互动萧山社区
?萧山分类信息
网站简介
是萧山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网络服务品牌之一,为120多万萧山人提供生活交流、消费分享、购物指导等实用服务,通过萧网让用户快乐追求更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活。找萧山美食;看萧山房产网上信息;搜萧山人才网络招聘。爱生活,爱萧山,就爱上萧网!
网站标识
萧山招聘网网的由来
秉承历史文脉,萧山人形成了独有的创业文化,造就了“奔竞不息、勇立潮头”的“萧山精神,而如今随着互联网业的发展,文化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于网络沟通的需求日益增长。本着为广大萧山同胞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网络中心,萧网诞生了。
网站设施
萧网社区划分了互动萧山社区与萧山分类信息 这两大区块。分类设置了如下论坛版块:
互动萧山社区
1、萧山杂谈
2、吃喝玩乐
3、住在萧山
4、浓情湘湖
5、时尚达人
6、购物街区
萧山分类信息
1、萧山房产
2、萧山租房
3、求职招聘
4、萧山二手
5、商家自荐
萧山历史沿革

萧山开元名都
据在萧山境内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文明遗址——跨湖桥遗址证实,早在8000年前,就已有人类在萧山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 。
三皇至夏朝初年,萧山地域为扬州属地。
夏少康时(约公元前19世纪),少康担心大禹后代香火断绝,便封其庶子于越,号曰:“无余”。贺循《会稽记》说:“少康,其少子号曰于越,越国之称始此。”由此到战国初年,萧山地域为越国辖境。
周显王三十六年(公元前333年),楚灭越,萧山地域属楚国。
秦始皇二十六年(公元前221年),秦统一中国,置会稽郡,萧山地域属会稽郡。
西汉元始二年(公元2年),始建县,名余暨,属会稽郡(“余”为越语,越人称盐为 “余”,因当时萧山产盐,又临暨浦,所以称“余暨”)。
三国东吴黄武年间(公元222--229年),改名永兴,属会稽郡。
唐天宝元年(公元742年),以萧然山为名,改永兴县为萧山县,属越州。作为山名的萧山,早在《汉书·地理志》余暨县名之下已有记载,其来历是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,率剩下兵卒停留于此,四顾萧然,故称此山为萧然山,亦名萧山。
南宋建炎四年(1130年),高宗驻跸越州,以“绍奕世之宏休,兴百年之丕绪”之意,次年改为绍兴元年,升越州为绍兴府。萧山县隶属于绍兴府。
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,改绍兴府为绍兴路,萧山县属绍兴路。
明洪武二年(1369),复为绍兴府,萧山县属绍兴府。清继明制。
清咸丰十一年(1861年),太平军占领萧山期间,为避西王萧朝贵、南王冯云山之讳,改萧山为“莦珊”。
清同治二年(1863年),复“莦珊”为萧山,属绍兴府。
民国二年(1912年)废府。萧山县为省直属县。
1949年5月5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萧山,为省直属县。1949年6月底,划归绍兴专区。
1950年10月,绍兴县进化区所属青化、进化、城山等15个乡及临浦镇原属绍兴县部分划归萧山县。萧山县钱清镇划归绍兴县。
1956年2月,绍兴县安昌区所属东湾、夹灶、塘北等11个乡划归萧山县,萧山县进化区的莲东、莲西、夏履3个乡划归绍兴县;萧山县河上区的安山、桃源、径游3个乡和尖山乡的谢家、新河口2村划归诸暨(1957年3月又划归萧山);诸暨县岳驻乡的小山头、方山前、兰头角、岳驻4村和莫家的半个村划归萧山县。
1957年,撤销绍兴专区,萧山县划归宁波专区。
1959年,萧山县改属杭州市。
1966年起,萧山开始开展大规模围垦,县境面积有了扩大。萧山围垦,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,经历年筑堤围圈、开发建设的钱塘江畔的新土地。其北、东、西三面濒临钱塘江,南接南沙大堤。经多次大小规模不同的围垦,至2000年底,萧山围垦面积达52.62万亩,约占其陆域面积的四分之一。
1987年11月27日,经国务院批准,撤销萧山县,设立县级萧山市。1988年1月1日,萧山县改称萧山市,仍属杭州市。
1996年5月8日,原属萧山市的西兴镇、长河镇、浦沿镇划入杭州市区,由西湖区托管;是年12月12日,经国务院批准,以萧山市西兴、长河、浦沿三镇为基础成立杭州市滨江区。
2001年3月25日,经国务院批准,撤销县级萧山市,成立杭州市萧山区,
行政级别高于县级,为副厅级,享有地级市经济权限。
2013年8月30日,浙江省政府批复如同意撤销瓜沥镇、坎山镇、党山镇建制,合并设立新的瓜沥镇。该镇辖11个社区、63个
行政村,镇政府驻政通路100号[5]。
行政区划调整后,萧山区辖15个镇、11个街道。

萧山区
萧山辖14个街道,12个镇,即城厢街道、北干街道、蜀山街道、新塘街道、义蓬街道、南阳街道、靖江街道、河庄街道、前进街道、新湾街道、临江街道、闻堰街道、宁围街道、新街街道;河上镇、戴村镇、浦阳镇、进化镇、临浦镇、楼塔镇、义桥镇、所前镇、衙前镇、瓜沥镇、益农镇、党湾镇。
关于萧山县境范围的文字记载,最早见诸南宋 《嘉泰会稽志》,当时全境东西宽62里,南北长90里。东至山阴县界50里,以西小江中流为界,自界至山阴县53里;西至临安府钱塘县界23里,以浙江中流为界,自界至钱塘县30里;南至诸暨县界 60里,以劳岭为界,自界至诸暨县65里;北至临安府钱塘县界35里,以浙江中流为界,自界至县47 里。东南到山阴县界51里,西南到临安府钱塘县48里,东北到山阴县界49里,西北到临安府钱塘县界15里。这一境域经元、明直至清中叶,县境范围,无重大变化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萧山与绍兴、诸暨两县相邻的部分地域,在
行政区划上有几次变动。 1950年10月,绍兴县进化区所属青化、进化、城山等15个乡及临浦镇原属绍兴县部分划归萧山县。萧山县钱清镇划归绍兴县。
1956年2月,绍兴县安昌区所属东湾、夹灶、塘 北等11个乡划归萧山县,萧山县进化区的莲东、莲 西、夏履3个乡划归绍兴县;萧山县河上区的安山、 桃源、径游3个乡和尖山乡的谢家、新河口2村划归诸暨(1957年3月又划归萧山);诸暨县岳驻乡的小山 头、方山前、兰头角、岳驻4村和莫家的半个村划归萧山县。
由于围垦,县境面积有了扩大。萧山围垦,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,经历年筑堤围圈、开发建设的钱塘江畔的新土地。其北、东、西三面濒临钱塘江,南接南沙大堤。经多次大小规模不同的围垦,至2000年底,萧山围垦面积达52.62万亩。 1996年,经省政府批准,从5月1日起,当时的 萧山市浦沿、长河、西兴三镇划给杭州市西湖区(后单独建为滨江区)。5月24日,西兴镇的东湖、杜湖、湖头陈三村仍归萧山市,属城厢镇。区划调整前,萧山市地域面积为1492.26平方公里,三镇划出 面积为72.04平方公里,占全市的4.8%,调整后全市 实有地域面积为1420.22平方公里。[